河北足球历史|勇猛的最后一道防线——专访河北队门将徐海顺

  这张照片里,站在河北队排头的两个队员是耿晓棣、徐海顺。不一样的队服颜色表明了他们在队中的角色:门将,河北队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河北足球重建之初,队里是没有守门员教练的。所以当队友们在国内最优秀的教练陈成达、邵先凯带领下迅速提高的时候,作为门将的他们,只能是“走读”和“自学”。河北足球重建过程中有三位门将,耿晓棣、张双全和徐海顺,其中徐海顺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没有教练 求学+自学

  有不少门将都是踢球的过程中确立向守门的专项发展的,不过徐海顺却是在小学里玩球开始就是守门员的:“我小时候是在北京和平里小学上学,足球特色学校,我的老师是于长江老师,也是在足球基层训练中非常知名的教练,因为我不怕死,敢扑,别人不敢去救的球,我敢,所以老师就挑中了我守门。”

  徐海顺

  徐海顺后来随父母到了张家口,并且随张家口队在河北少年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很自然地进入了正在重组的河北队教练组的视野。1970年底,还是个初中生的徐海顺就参加了河北队的集训,而且随陈成达教练参加了1971年在广东二沙头的第一次冬训,在那次冬训中,接触了国内最顶尖的教练和门将。

  而这些都是托了老帅陈成达的福,耿晓棣回忆说帮助过河北队的名帅可不少:“陈成达请国家队的张俊秀指导帮着练;也曾请上海队的蒋耀章指导帮着练;八一队的黄肇文指导也曾练过我;还有带北京队的谢鸿钧指导……回到队里按照从几位指导那里学来的方法练,最后在训练、比赛中与全队反复磨合。各位名师各有高招,他们所带的队员身材不同,技术特点不同,因此在门前站位,局部出击(包括高空球处理)以及对技术动作细节要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我成长的过程,回想起来可归纳为:用心看、用心想、用心练。”

  而徐海顺对北京队的教练徐福生更是感谢颇多:“1973年,国家体委组织冬训在广西梧州,当时徐福生算是冬训办的成员,他从各队挑选两个队员,就是我和一个湖北队的守门员由他亲自训练,他讲究技术,而且特别敬业。是徐指导在技术上给我在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身高劣势 弹跳补齐

  受过名师指点之后的徐海顺和两位师哥,回到河北队之后训练算是上了正轨。期间虽然徐海顺也曾离开过河北一队代表张家口去打比赛,但是一直严格按照名帅的指点去练习提高。

  徐海顺不善言辞,很浓重的京腔,话零头很多,一句话没说完经常会加上一个“你知道吗”的话佐料。所以他喜欢一边说一边比画。而且,他喜欢用“逮”这个词来形容拿住球的动作:“不能光想着打出去就得了,能逮住的一定要逮住,没事儿光打出去,那还叫守门员啊。”

  要想逮到球,除了出手稳准狠,还需要很好的指力。已经65岁的徐海顺,伸开五指,做起了指卧撑。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指卧撑更是每日的必修课。

 徐海顺扑救。

  那时候足球场都是土场,侧扑经常蹭得胯部血肉模糊。徐海顺一边做着侧扑的姿势,一边龇牙咧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大沙板地扑一次就破皮了,下一次再侧扑的时候都忍不住先咧嘴,真疼啊。经常是血痂还没好利落,就又破了,我们刚开始在天津集训的时候被子上都是血嘎巴,晚上休息不定啥时候把未结好痂的伤口就又蹭破,早上起来一掀,好嘛,被子被血沾到身上了。我们那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装备,守门员真是一个苦行当。”

  耿晓棣和徐海顺的身高都是只有1米76,张双全也只是略高一些。别说跟现在的门将相比,就是跟队里的几个中后卫相比,都不占上风。

  那时候教练员在门将的选择上似乎都对身高不是很看重,大名鼎鼎的李富胜、傅玉斌也1米78左右,这样看来,河北队只有1米76的门将也就不是很意外了。

  身高不够,对于高空球当然是吃亏的,要想补救,就得靠弹跳凑。为了使自己跳得更高,徐海顺可是下了苦功夫的。

  徐海顺说:“我刚到河北队的时候,挺胖,所以弹跳也不行,不像耿师哥他们灵便,怎么办呢?那时候白天练技术,弹跳都是晚上练,晚上从窗户爬到篮球馆里,穿上沙衣绑上沙袋,跳着够篮球框。真管用,我们那时候没有摸高的测验,但是练了不到一年我就能摸到篮筐了。这样就是对方1米9的身高我也不怕了。”

  ★出不出击 不用考虑

  徐海顺是因为勇猛被教练相中的,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把勇猛当作门将的必备素质。勇猛也就意味着,该出击的时候必须要果断地出击,而在当年徐海顺扑脚下的球的水平是全国有名的,在没有专门的守门员教练的情况下,这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徐海顺说:“我们几个守门员互相练,俩师哥对我帮助都挺大,尤其是耿师哥我俩在一起待的时间比较长,他技术上也老是给我指点。另外我也想了一些土办法,找根长绳挂在架子上把实心球吊起来,然后让球高速摆动,我人退远点儿,然后跑上来瞄准球到最低点之前的位置猛扑。球里装了沙子很沉,速度又快,如果扑不准砸到身上特别疼,就千方百计也要扑到,有段时间就用这种方法练自己的稳准狠。”

徐海顺扑救。

  这种训练增加了徐海顺扑脚下球的准确度。他回忆起了1976年的一场比赛,那是在石家庄赛区,对手是山西队。当时也是非常年轻的李志浩后场拿球盘带,徐海顺注意到有对手上去拼抢,就预感到可能不妙:“我就瞄紧了,当山西队的队员把球断下来,刚进禁区,我就扑上去把球拿下来了。当时李志浩抱着我脑袋就庆幸,说要不然错误就犯大了。守门员和后卫之间就是互相保护,我救了志浩不少球,当然我出击的时候志浩给我的保护也非常多,我只要一出击,他的保护肯定也马上就跟上了。”在后来的执教生涯,徐海顺和李志浩有过20来年的合作,默契可能在当年运动员时期就培养出来了。

  徐海顺也坦言,那时候年轻也容易起急,恨不得有时候比赛红了眼似的,也会因此冒进犯错,也曾因此被队友埋怨。而且出击之后,同对手有冲撞也再正常不过了,徐海顺说当年在场上脑震荡就好几次,还有一次腮帮子也被踹的缝了七针。但是徐海顺仍然坚持,担当是守门员除了技术之外的第一要素。

  徐海顺说:“我有时候看现在的比赛会着急:球恨不得都到六码线附近了,守门员还缩在球门里头。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必须要细致观察场上的局势,然后果断做出决定,该出击的时候不能老想着出击失误怎么办,战机稍纵即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了,就不能给对手留下机会让他随便一脚打我的门。当然只要出击,就肯定会有不得手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失手就不去做,做守门员就是这样,可能整场比赛表现都挺好,但就因为一次失误就造成丢分,平时苦练就是为了减少失误,但是到了场上就必须要果决要担当。没有担当,光怕失误就不可能成功。”

  徐海顺随河北队参加了五项球类运动会、第三届全运会,第四届全运会。尤其是第三届全运会,在师兄耿晓棣受伤缺席的情况下,徐海顺年仅20岁就成为河北队的主打门将。在沈阳赛区的一场对新疆队的预赛,徐海顺还扑出了一个至今都让他有些小得意的必进之球:“对方11号左路下底之后,传中给后门柱的8号金明,我当时在前点,往回跑的时候,一看8号的头球已经顶过来,也没法了,就孤注一掷地飞吧,一个转身鱼跃,还真把球给挡出去了。这个球金明也记了很久,前些年,我俩都带队,在秦皇岛足校遇到的时候,金明还跟我翻扯呢‘海顺,我都以为那个球进去了,你到底是咋扑出去的’。”

  回想当年的征战,徐海顺说上场的时候,就忘了紧张,倒是有一次场边坐着,把自己给紧张坏了:“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有一场比赛晓棣在场上被撞到了胸腹部,倒地躺下很长时间,当时陈成达指导就喊,‘海顺,赶紧去做准备’,当时我才17啊,陈指导一喊,我紧张地脑袋瓜子都冒汗,不过幸好后来治疗之后,晓棣坚持完了比赛。”

徐海顺退休之前最后一批弟子。

  1980年前后,当耿晓棣和徐海顺先后退役之后,河北足球才开始有了守门员教练。徐海顺退役后不久带队在昆明冬训期间,再次遇到张俊秀教练。这位国足的第一代门神还把自己写的关于守门员扑球技术总结的手稿送给了徐海顺。徐海顺说:“全是实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特别实用。当时张指导看到我也当教练了非常高兴,特意送给我让我学习,还传授了我许多怎么当好教练的经验,这些老教练们言传身教,帮助我们的时候一直不遗余力,所以我后来当教练了,也一直以他们为榜样。”

  原文转自石家庄日报app,作者:秘晓芳

  以下照片由河北足球网收集整理。

  70年代河北男子足球队,后排右二为徐海顺。

 徐海顺(左一)与耿晓棣(右二)等队友。
 徐海顺(左四)与队友王学明、张森、魏元灏、秦风兴等
 

 

 2016年保定容大成功冲甲,徐海顺(左二)任守门员教练。

河北足球网原创,作者:花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ebeizuqiu.net/archives/35681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上一篇

“粽”是很用心 河北足球网恭祝各位端午安康

下一篇

河北足球历史 | 棉一大院“蹿出”的一匹快马——专访“小点儿”秦风兴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